大恒的文运虽然说不得昌盛,但也不算差,天下文人学的都是那些东西,所以济民书院里压根儿就没有设置这个分科。
他们要分的,是理化生工四科。
在陆执安的心中,这四科的重要性相差无几,都是于民生于国力有益的科目。偏向是不可能偏向的,主要是要参考学生们自己的兴趣以及天赋,来决定后续的研究方向。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钻研一个方向比博学众家更容易出成果。
他一个人能带给大恒的改变终究有限,尤其他并不是那种天纵奇才的存在。
五月的大旱和高温让他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但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只要有充足的人手在努力,没道理已经抄了一段近道的大恒赢不了其他国家。
这场选科,占据决定因素大头的,是考试成绩。
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或许比较像是他前世的中考?
通过一场统一的考试,获得相对公平的分数,再根据分数表现,参考个人意愿,决定未来的路怎么走。
陆执安自然就是那个出题人了。
虽然他是文科生。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也是彻底拾起了当年的底子,凭借着丰富的题海经验,给他们出出考试题还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再过个三四年,只怕是就悬了。
陆执安坐在书房里,一边思考题目,一边考虑起了什么时候让济民书院走到人前。
如今朝中环境足够稳定,外患不是被消除就是被威慑,也是相对稳定。
如果想要让济民书院里的学生们走入朝堂,势必会侵占一部分原本读书人的利益,遭遇反对不可避免。
但这一点是无论早晚都会发生的,相对稳定的环境反而有助于度过这一关,免得什么时候内忧外患一起来。
论外部环境,此时很适合让济民书院走到外界视野中。
但是此时的济民书院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走到人前的地步。
书院里的学生们如今都还是在学习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也就是初中水平而已。
想要让他们拿出足够震撼的成果来实在是太难了些,而没有足够重量级的果实,济民书院也很难扛得住来自传统的抵抗力。
但如果放弃在此时走上台前,陆执安又无法确定如今这种政治清明的朝堂环境可以维持到什么时候。
如果换一种环境,只怕是让济民书院立足的难度又会高上许多。
于是乎,陆执安陷入了两难之中。
他对于济民书院的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一心想着让它更好,难免就会瞻前顾后。
陆执安一遍出题一边思考,险些把一张物理卷子出成了政治题。
回过神来,见卷面上满是一些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东西,陆执安摇摇头,把整张纸团了团,丢了出去。
“哥?”
听到熟悉的声音,陆执安抬起头。
“大热天的,你怎么跑过来了?快坐下歇歇。”
陆风致却是不听,把手里的食盒放到一旁的桌案上,蹲下身,将地上的纸团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