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认字不一定会写字,这种奇特的现象在现代人中尤其普遍。
听说连早饭都有肉吃,这些流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多少年了,他们一个月都难吃得上一次荤腥,现在竟然一天三顿都有肉。
皇帝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物质上得到了巨大满足的流民们,恨不得立马放下碗就去干活。遇到这么好的东家,自己得卖命才行。万一东家瞧不上咱,把咱给辞了,上哪吃肉去。
李申之更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失败”的扫盲运动,鼓舞士气的效果竟然这么好。
只不过这样的士气得来并不容易,其代价就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赵瑗首先找到李申之,说道:“你这般赏赐他们,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一长,你哪里来搞这么多肉?一旦赏赐跟不上,他们吃惯了肉忽然没了肉吃,你还如何调动他们?”
李申之笑道:“你放心,就这么顿顿大肉给他们吃,用不了半个月,他们就会求着给他们吃菜了。”
事实证明,华夏人的肠胃还是习惯碳水饮食,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留在基因里的记忆。不像游牧文明,以乳和肉为主食。
也正是因为长期靠碳水为主食,所以偶尔能吃到的一顿肉,反倒如珍馐美味一般。
真要是天天吃,顿顿吃,没人受得了。
大鱼大肉过后,咸菜米粥才是最让人惦记的美味。
看到赵瑗还不放心,李申之说道:“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我家的庄园便能重新建起来。我家的养鸡场你听说过吧?只要有饲料,到时候还怕没肉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你吧。”赵瑗摇了摇头,不再劝他。心中却是暗暗地盘算了一通,满足这些人吃肉好像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拿家中的钱来补贴一些便是。
人家李申之为了他们老赵家的江山如此卖命,自己当主人的总不能被人给比下去。
殊不知李申之心中的底气,并不是来自于还没修好的农庄。
临安又运了一批鬼见愁来。在张葱儿的经营之下,临安的茗香苑和李氏庄园成了他的摇钱树,源源不断地给他供血。
胡虏血的生产技术早已不是秘密,但是在杨沂中的打压之下,没人敢偷摸地生产,于是李申之与杨沂中两人依靠垄断,愉快地赚着高额的利润。
更让李申之高兴的是,开封城里的商人竟然找上了门。
这商人正是当初在开封城里拜访过李申之的人,算是有着一面之缘。
据那商人说,开封城里的金人跟长安城里的金人差不多,都是急着想要变卖手中的东西。只可惜他们抢的那些玩意,金人自己不稀罕,而附近的宋人太穷,没有这个购买力,全都窝在手里。
李申之倒是对金人手中的财物不感兴趣,他只想收购粮食,收购牲畜。
最后李申之与商人协商,他们两人建立贸易关系,粮食和金人手中的财物(主要是珠玉宝石等装饰品)捆绑销售,一半对一半。
李申之负责吃下金人手中的珠宝,而那商人负责给李申之筹措粮食。
李申之盘算了一下,那商人开出的价格也不算高,便答应了下来。
主要是李申之迫切地想要多储备一些粮食。
按照华夏人的传统,如果府库里面没有足够三年消耗的粮食,就算是遇到粮食危机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习惯,帮助华夏人抵挡住了许多的天灾。
反观应天府储备的粮草,顶多够他们消耗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