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杜预喘着粗气,翻出一些木兰准备的干粮,大口吞下。
好在书山上,运气好的话,有些地方还能遇到文泉,文思泉涌,虽然只有一小股涌出书山,形成涓涓细流,再汇聚成小飞瀑,但可以饮用。
每次杜预用手捧一捧文泉,一饮而尽,也能恢复极多的体力和才气,让干涸的头脑、疲乏的身躯,随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思活跃起来。
“甘甜、解渴。”
杜预痛饮一番文泉,体力恢复不少。
“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杜预仰头看着依旧云山雾罩、不知多高的山顶,眉头渐渐皱起。
书山有路勤为径。
这话不假。
但若只是一味在“勤”上做文章,不管抬头看路,只顾闷头爬山,只怕累死也到不了山的彼岸。
这就好比读书人,死读书,读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终究不可能有所大成。
要必须想办法,既要有苦功夫,也要下巧功夫。
杜预又继续攀登了一段路,终于····
没路了。
不是说书山没有方向,而是山路已经到了尽头。
前面,只有壁立千仞无依倚的悬崖,却没有了攀登的山路。
山路,至此到了尽头,别无他选。
杜预愕然。
想不到,从书山脚下,一路奋斗到现在,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才气和时间,却只得到了这么一个令人绝望的结果。
结论,就是此路不通!
你走错了路。
杜预凝望远处。
透过雾气,他可以看到非常清楚——不少读书人,也在走到山路尽头后,愕然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走到了前方无路的绝境上。
山穷水尽疑无路。
但此地,不是疑心,而是根本没有。
除非读书人能背身双翅,飞升上去。
但没有人能做到这一步,只能望山兴叹。
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原路返回。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山探宝勤寻路。
这两句诗,已经非常明确无误提醒了一众学子——爬书山,最难的不是爬,而是寻路!
寻路,很可能会走岔路,那就要勤。
走错不要紧,勤能补拙,再走就是。
这就跟读书学业一样。
读书,难免有走岔路、误入歧途的时候,走错了不要紧,爬起来再走就是。
但杜预也看地清清楚楚-远处不少读书人,绝望大叫起来。
他们都是普通秀才,能攀爬到眼下的地步,已然是竭尽全力、耗尽才气,甚至穷经皓首、油干盏尽,哪里还有时间、精力和财力,再走回头路,下山后去找其他路爬?
杜预心有戚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