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中有一条定律,是说:在一群人的社交中,如果有负面情绪产生,那么最弱小的那个,一定会最后承担情绪。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受负面情绪影响最大的,往往都是孩子。这便是经典的踢猫效应。
所以,在成为父母之前的第一课,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有时孩子的行为,只能勉强算得上错误。那时需要的,是家长正确的教育引导。
但有的父母一定要选择棍棒教育,归根结底,不是孩子有多么十恶不赦,而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选择将打骂家庭中最弱势的孩子,当做发泄情绪的出口。
我们今天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么一个因为家庭问题而引发的悲剧。
事情发生在美国芝加哥,时间是2019年4月18日,那天,当地的一对家长向警方报案,他们在电话里焦急地向警方重复着一句话,那就是,他们五岁多的儿子,不见了。
这个孩子名叫小安德鲁,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所以承袭了父亲的名字。一家人住在芝加哥大都会区的水晶湖市,虽然他们生活的市区名字很梦幻,但这家人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们是底层中的底层,甚至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样的家庭情况也许不适合养育孩子,所以小安德鲁刚出生,就被当地社工记录在风险名单上。每年都有工作人员上门回访,确认孩子的生活状况,但结果一直都不尽如人意,所以社工也一直在考虑孩子为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
转眼,时间到了小安德鲁的五岁的那年,父母报警,孩子失踪。这个消息也传到了负责回访的社工那里,她对孩子的印象很深刻,一听说这个消息,她的直觉就告诉她,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在社工的档案上,小安德鲁的父亲60岁,也叫做安德鲁,他的母亲36岁,名叫乔安。看起来,这对夫妻的年龄跨度有些大,但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感情非常好。除了长子小安德鲁,他们还有一个四岁大的二儿子,名叫帕克。
在报案时,这对夫妻还折腾出了第三胎,孩子已经八个月了,即将临盆。
对于孩子的失踪,夫妻二人一直言辞闪烁,尽管他们主动报警,但警方和社工始终认定二人的嫌疑最大。因为他们二人的黑历史,即使说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后来,社工们将手中多年积攒下来的回访记录,作为证据交给警方。记录上显示,小安德鲁出生仅一个月时,社会福利部门就把孩子带走了,因为那个家庭并不适合抚养孩子。
致使社工部门做出判断的直接因素,一半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一半来源于这对父母的恶习。他们都是吸毒成性的瘾君子,就算怀孕了,二人也没有戒掉的打算。
正因如此,小安德鲁一出生,医生就在孩子的体内检查出了少量的毒品,后经确定,这部分毒素来自母体。
新生儿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但当社工上门调查时,却发现孩子的生活环境,还想象的还要恶劣百倍。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并不是贫穷,而是懒惰。这对夫妻自从搬到这里开始,就没有打扫过屋子。室内的角落里塞满了垃圾,家具被排泄物和死虫子污染得变了色。就连卧室的被子上,都有暗黄的霉斑。可以这么说,他们家的就像是一个垃圾场,就算是流浪汉可能都会嫌不干净。
唯一干净的可能就是这家人的冰箱,因为他们没有钱购买食物,仅有的救济金都二人用来购买毒品,吞云吐雾了。
如果小安德鲁真的在福利机构长大,那他的将来可能会一片光明,但事实并非如此。不知福利机构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没过多久,孩子就又被送回了亲生父母家。可这对父母依旧活得浑浑噩噩,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在之后的日子里。二人更是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稍有不满,便对孩子非打即骂。
可小孩子并不懂这些,他只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父母才会惩罚他。为了能在父母身边,小安德鲁学会了撒谎。无论是谁来询问,小家伙都说那是他不小心摔伤的。
最严重的一次虐待,发生在小安德鲁失踪前的四个月,那时他因为严重的外伤,被送去医院看了急诊。当医生掀开孩子的衣服检查时,发现他满身都是伤痕,而且无论怎么看都是人为伤害。
医生打算把真实情况汇报给社工时,却被孩子却拉住了袖子,他怯生生地替父母解释,说妈妈不是故意要伤害他的,请医生不要告诉别人。
但医生不能同意,因为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只有让社工知道了,孩子才能得救。但小安德鲁此时却着急地要哭出来,他既担心会给妈妈惹麻烦,又害怕会被陌生人带走,于是改口说,这些伤都是别人用皮带打的,不是妈妈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