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围炉夜话菜根谭小窗幽记增广贤文 > 第16章(第2页)

第16章(第2页)

【译义】有一种忠心被人视为愚行,就是“愚忠”,也有一种孝行被人视为愚行,那是“愚孝”,由此可知,“忠”、“孝”两个字,太过聪明的人是做不来的。同样地,仁和义的

行为中,也有虚伪的“假仁”和“假义”,由此也可以知道,在一般人所说的仁义之士中,不见得没有奸险狡诈的人。

【评析】忠和孝原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出于人的至诚和天性,是一种至情至性,无怨无悔的感情。无论是家国之情、父母之情,乃至于友人之情,发挥到至诚处,都是无所计较,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愚昧的,不可理喻的;然而,情之为物,本就不可理喻。“忠”字之下带“心”,“孝”字是“子”承“老”下,这都说明它们包含了相当深厚的感情。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任何情感都是如此,这岂是太过聪明、工于心计的人所能做到的?

仁和义均是可贵的情操。但对内心充满私欲的人来说,仁义便不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不过,为了贪图仁义的美名,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仁义做幌子,骗取他人的信任与尊敬;所以,便有许多假仁假义之徒鱼目混珠,冒充仁义之士。天底下越是珍贵的物品,越要谨防赝品;不过,假珠宝只是以物欺人,假仁假义却是以义欺人,尤为可诛。

勿为私己打算精明,要培子孙朴实浑厚

【原文】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注释】打算:精打细算。

【译义】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就是这种人。

【评析】凡事精打细算,拼命占便宜的人,遇到与他人利益相冲突时,必然也会不惜牺牲别人。但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何等厉害?终究难逃衰败之运。因为人之所以能发达家业,并不在于处处与人争利害,最重要的,应是在学问道德以及为人处事上,谨厚踏实地去修义,倒不如待人宽厚,能不计较的,就不要计较,如此才能得“人和”,对于事业,有无穷的帮助。此事如果证之有家业传与后代的经营者,更是明白;斤斤计较的人,子孙的胸怀多不宽广,于其死后争夺遗产,甚至闹出丑闻。能以敦厚教子孙的,子孙多能同心协力将祖先的事业拓展得更辉煌。

已之不欲勿施于人,有过由改不失正道

【原文】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注释】王者:君王。物命:万物的生命。责:要求。庶:庶几;差不多。

【译义】为人君王的,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使人爱惜生物的性命。圣人不会要求人一定不犯错,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众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因为如此,才能使众人的心由恶转善,由失道转为正道。

【评析】若从佛家轮回的观点来看,一切众生均经过千百万年的轮回,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是过去父母亲友所投胎,所以,佛家不只严禁杀生,连无故迫害众生也绝不允许。再从儒家的仁道立场看,别人杀你,你会痛苦不堪,动物与人一样有感觉,无故捕杀它,若换个立场,人可受得了?宋儒说“民胞物与”,就是要推仁及于万物。因此做君王的,虽不便下令要人民多放生,但是自身绝不无故杀生,一方面以身作则,另一方面也因为物力惟艰,生灵皆苦,应有悲哀矜怜之心。

圣人并不严厉地责备人绝对不能犯错,因为圣人明白,平常人的心志怯弱,要人绝对不犯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犯了小错便不原谅他,反而阻止了人们改过向上之路。圣人只希望人们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也说“不贰过”,像这样循循善诱众人,使他们走向正道。古圣先贤,距今虽然遥远,今人若不能体会古人的用意,也真是辜负了那一份久远的心思了!

身教重于言教

【原文】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注释】不肖:不像、不如。庸:用。徒:白费。过行:有瑕疵的行为。

【译义】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有道德的人行为若稍有超过或偏失之处,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一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地对待他们,不可过于急切地责骂他们。

【评析】父兄有善行,子弟不容易学,恶行却是学得很像。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就像水流一般,

下流容易上流难。修德好比爬山,父兄登在高处,子弟不一定爬得上;父兄若在坑谷,子弟一滚就下。因此,可知教子弟最重要的是自己先端正身心,以身作则去带领他们。如果长辈满嘴仁义道德,实际的行为却违法犯纪,晚辈怎么可能不受影响而为非作歹呢?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做长辈的,还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才对。

向来小人就嫉妒君子,因为小人没有雅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因此,一旦有德的君子犯了一些小过失,就会被无德的小人夸大、渲染,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君子和小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平心静气,不要因为太急切于维护道德,而过于严厉地责备对方,应该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更不可大声怒骂,否则,最后真的就变成是君子的过失了。因为,小人没有雅量容忍别人的过失,只怕教他不成,反而使他恼羞成怒来害人了。

不求空读而要务实

【原文】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注释】科名:科举功名。性命之学:讲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问。经济:经世济民。

【译义】存着追求功名利禄之心的人,无法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讲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者,不能没有经世济民的才学。

【评析】人如果一心想做官,追求富贵荣华的生活,必定将身心都注重在经营功利之中,如何有心慢慢欣赏一首音乐,细细品读一本书呢?这般人,早已在生命中失去了赤子之心,身心放逐于俗务之中,哪里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乐趣?至于那些追求生命更高境界的人,或言“天人合一”,或言“心在自然”,甚至是“心空寂灭”;事实上,生命真正的境界并不在形而上之处,真正的修行也不在离群索居。“人间”才是生命境界的开拓处。空谈既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帮助别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谈玄论道往往只是凭空说话,所以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人,一定要落实于“人间”,发挥经世济民的才干。在造福万民之中,体验生命的真谛,才能开拓更深更广的生命境界,否则,一切的奥道妙理,都毫无意义。

遇事勿躁,淡然处之

【原文】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惟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注释】伎俩:把戏、花样。谗人:喜欢用言语毁谤他人的小人。拨弄挑唆: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苟:如果。

【译义】蛮横而不讲理的妇人,任她哭闹、恶口骂人,也不过那些花样,只要定思静心,不去理会,她自觉没趣,自然会终止吵闹。好说人是非、颠倒黑白的人,不断地以言辞来侵害我们,自己似乎已经被他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果不放在心上,对那些毁谤的言语,听而不闻,那么他自然会停止无益的言辞。

【评析】“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简直无法和他沟通,倒不一定是女人,“泼妇”只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的代称而已。因为古时女子多数无法受教育,所以便有一些不明理的女子,遇事不管体统,只会吵闹。所以只要是不明事理的人,一概称之为“泼妇”,也是可以的。这种人只是愚蠢,无需与他计较,就当他的吵闹是乌鸦叫,不去理他,他自讨没趣便会闭嘴了。最可厌的是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泼妇”只是吵闹,这种小人却专逞口舌中伤人,较“泼妇”无意义的言辞,更是厉害十分,每每使人百口莫辩,被人误会得走投无路。但是如果能不将这些利害放在心上,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日久,这些小人眼见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能影响你,自然会闭上他的嘴了。何况,谎言终有拆穿的时候,众人自会明了“说人是非者,即是是非人”的道理。因此,始终本着“不理他,看他如何”的淡然心胸,实在是现代人的“治人”之道。

待人要平和,讲话勿刻薄

【原文】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尖刻,终为薄福之人。

【注释】气性:脾气性情。乖张:性情乖僻或执拗暴躁,和众人不同。夭亡:短命早死。尖刻:尖酸刻薄。

【译义】脾气性情怪僻或是执拗的人,多半是短命之人。讲话总是过于尖酸刻薄的人,可以断定他没有什么福分。

【评析】脾气怪僻、执拗,或是横暴的人,不能得天地平和之气,不但容易得罪人,惹祸招殃,自己也容易自绝于天地。由于心里不能平衡,容易做出伤人伤己的事,因此不易保全寿命。社会上因心理不平衡而伤人或是自杀的人,多是这种人。造成这种人格的因素极多,有的是因破碎的家庭,有的是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原因不一而足,只有通过心理的辅导与爱心、耐心的帮助,才能纠正他们异常的人格,使他们得以适应社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