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围炉夜话菜根谭小窗幽记哪本好 > 第1章(第2页)

第1章(第2页)

【注释】①幻:化也。②道得酒中:是说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道,指有道德的人。③仙遇花里: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花,指**。

【译文】金是从矿穴中挖出来,玉是从石头中产生,没有经过变化就不能得到真悟。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虽是高雅的人,也不能脱离世俗。

【评析】金必须经过冶炼才能成为金,玉必须经过琢磨才能成为玉,同样的道理,人也必须历经人情世故,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经人世,不去体验人生,那么架空在脱离现实的冥想中的人生,顶多也只是思想的活动多于别人。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①观,纷纷各异,以道眼②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注释】①俗眼:一般人的眼光,一般人曰俗。②道眼:达人的眼光,达曰道,在此指选人。

【译文】天地间的一切物体,人伦中的一切情感,世界上的一切事情,用世俗的眼光去看,纷纷各不相同,用通达的眼光去看,种种都无奇,哪里必须加以分别,哪里必须加以取舍。

【评析】一般人以“自我”为中心,基于私心,所看出来的万物、万情自是自然大有分别;通达的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认清万物一体的扩理,而以为一切各不相碍,自自然然,行于其所不能不行,止于其所不能不止,这种丝毫不受外物俗情牵绊的修养,完全是“定”的工夫。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神酣①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②;味足③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注释】①酣:浓,浓厚。苏轼润州道中除夜诗:“红日半窗春睡酣。”②冲和之气:性情和平的气概。③足:满足。

【译文】能在粗布的被窝里睡得酣甜,可以得到大自然冲和的气象;能在粗食淡饭中感到满足,可以领会到人生淡泊的真味。

【评析】人生真正的快乐,不过在于精神上的安适。谈到精神上的安适,自然又涉及到知足这上面来。人对周身没有满足的心,那有自得之乐?无自得之乐,精神永远不会感到舒畅,觉得安适。“神酣布被窝中,味足藜羹饭后”,想想这种人生是何等甜蜜、何等够味!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缠脱①只在自心,心了②则屠肆③糟廛④,居然⑤净土⑥。不然,纵一琴一鹤⑦,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⑧终在。语云⑨:“能休⑩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注释】①缠脱:缠是缠缚,脱是解脱;竟为能不受俗事缠缚,而得以脱选苦恼。②心了:心中了悟。③屠肆:杀牲卖肉的店铺。④糟廛:即酒店。

糟,酒糟;廛,商家所居之处。⑤居然:仍然。⑥净土:无五浊垢的圣者所在地。⑦一琴一鹤:以琴、鹤为伴,表示风格之高。⑧魔障:恶魔般的障碍;专指悟道之历程中种种阻难。⑨语云:此为禅宗的偈,然出典不详。⑩休:休止;亦即休止所有的邪念妄想。尘境:就是指尘俗间的境界。真境:真实、真理存在的境界,亦即了悟的境界。僧家:寺院;又言“僧伽”,专指僧侣的社

会。俗家:在家等俗人的社会。信夫:信,信实;夫为句尾感叹词。

【译文】是否能由世俗百事的缠缚痛苦中解脱,端视个人之心念,若能真心了悟,则虽身在杀牲屠肆、酒馆商铺之中,仍心澄思明地如居于极乐净土。否则,纵然以琴、鹤、花、草等淡泊雅事为嗜好,却因俗念未除而魔障长存。所以说:“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此言之意为只要能断除一切烦恼邪念,则不论身处何处,皆是真理存在的境界。要是不能了悟红尘是非,即使出家深修,仍止于俗人的境界。这句话诚然是至理名言。

【评析】就因人的存心,而决定了自已是否能自尘俗诸苦中解脱,而觉得永恒详和的净地。只要能满心而发,真诚了悟,则不论外在的环境为何,终可心静思澄。反之,若是无能视透尘事,仍存有喜、怒、哀、乐、爱、恶、欲的话,则纵令嗜好雅洁、出家修心,还是不能到达真、善、美的悟界。

断绝思虑光风霁月

斗室①中,万虑②都捐③,说甚④画栋飞云⑤,珠帘卷雨⑥;三杯⑦后,一真而得⑧,惟知素琴⑨横月,短笛吟风。

【注释】①斗室:极小的房屋。②万虑:各种思虑。③捐:捐除,放弃。④甚:与“何”同义;甚么,什么。⑤画栋飞云:形容屋宇建筑之华丽且**入云。⑥珠帘卷雨:如雨珠般用珠实嵌饰成的帘子。以上“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二句,乃语出唐王勃腾王阁序之诗:“画栋朝南浦之飞云,珠帘卷西山之暮雨。”皆言殿阁、建筑之宏伟华丽。⑦三杯:喝下三杯酒后,即微醺而陶然自得。⑧一真自得:本心对真理有所得。⑨素琴:没有任何雕饰的琴。

【译文】住在狭小的房屋中,而能捐弃一切的思虑的话,哪还管他什么画栋飞云、珠帘卷雨,这些高楼广厦一点儿都不值得欣羡。在浅酌三杯后,内心澄明而自得真理,只知对明月弹弄素琴,以短笛吟诵清风的真乐。

【评析】虽然身体居处于斗室,但只要捐弃诸般妄想,即心阔、眼高直与天地共博,那些徒具外在美饰的高屋,实在算不了什么。而浅酌几许,亦能本心自得,一事对月抚琴、临风吹笛的清乐。

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簌①寂寥②中,忽闻一鸟弄声③,便唤起许多幽趣④;万卉⑤摧剥⑥后,忽见一枝擢秀⑦,便触动无限生机⑧。可见天性⑨未常枯槁⑩,机神最宜触发。

【注释】①万簌:天地间所有的声响。②寂寥:寂静寥寞。③弄声:鸣声。④幽趣:幽微的趣意。⑤万卉:所有的花草。⑥摧剥:摧残剥落。⑦擢秀:擢然挺秀。⑧生机:生存、生命的机能。⑨天性:本性。⑩枯槁:干枯萎搞。机神:机动的精神。触发:触动、生发。

【译文】天地静寂无声中,忽然听到一只鸟的鸣声,便唤起许多幽微的趣意;在百花凋尽后,忽然看见一枝擢然挺秀的花,便又触发了天地间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上天的禀赋不会常处于枯槁之境,其机动之精神,常为待机而动,故可一触即发。

【评析】在万籁俱寂时,即使是孤鸟之鸣,亦能引人幽思;于百花凋残后,偶见挺花一枝,便又蕴含生机无限。由此可知,同样是上天所赋予的本性,绝不会长处槁境,只是在潜蛰后,以培成更丰之生命力,一遇适当的外力触发,便可勃然而长。

操持身心收放自如

白氏①云:“不如放身心②,冥然③任天造④。”晁氏⑤云:“不如收⑥身心,凝然⑦扫寂定⑧。”放者⑨流⑩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惟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注释】①白氏:唐之白乐天名居易,号香山居士。②放身心:放任身心于自然状态。③冥然:毫不深究,任其所为。④天造:犹言天造万物之理。⑤晁氏:宋之晁补之字无咎,以诗赋为苏东坡所知。自号归来子。慕陶渊明之为人,著书鸡肋集七十卷。⑥收:收拾、卷藏。⑦凝然:不动貌。⑧寂定:断除妄虑而入于禅定。⑨放者:放任身心不加修持的人。⑩流:流于。猖狂:狂猛。收者:收拾身心的人。枯寂:如枯木般了无生气。操:操持,处理。把柄:器物之柄。自如:自在。

【译文】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身心,任其自然发展。”晁补之说:“不如收卷身心,使之归于寂定。”但是,若太过放纵自己的心性、行为,而不加以约束,则易流于猖狂;然收束身心过分者,就会陷入毫无生气的困境。所以说,只有善于操持身心的人,才能自我把持,而进入收放自如的境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