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生活的年代物质极大丰富,对于重大的节日,很轻松就能够做出宏大的场面。
但宏大的场面并非是我们祭祀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不要遗忘。
这和秦朝的祭祀目的是不同的。”
王绾点了点头,“是啊,我们的祭祀是为了昭告上天,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也是为了稳固君王的治理律令……
不要遗忘,不要遗忘?”
王绾苍老的面容上带着沉思的表情,然后眼睛中的疑惑尽去。
“后生,多谢你能解惑。”
王守阳挑了挑眉,看着老头,应该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两千多年,华夏浮沉无数次,我们也越来越明白,有些东西,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的遗产。
那些洒脱的言行、美好的人格、隽永的智慧、玄远的深情。
一文一字,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向往,怀念,并力求做到的事情。”
“见贤思齐焉……”
王守阳点头,“后世所祭祀的不再是某个人,不在求某件事,而是想要记住他们存在过的痕迹,以警诫、勉励、继承和传扬。”
王绾躬身,“老夫所问于此,多谢后生。”
两旁坐着的博士和儒生都纷纷躬身。
这后世之礼,已经不是儒家所提倡的礼,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相比之下,儒家的礼似乎格局小了不少。
“丞相,儒家所提倡的礼,已经太过陈旧。
时代在发展,一些繁复的教条内容,对于身处其间的人来说是件束缚全身的绳索。
礼不可缺,但却需要简。
后世有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这一切教条,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目的。
我们都希望社会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儒家如此,法家如此,墨家也是如此。”
坐着不发一言的秦始皇终于开口了。
“儒家所问祭祀之礼,朕以为没有问到要点。当问儒家出路何在?”
王绾默然,他罗列的那些内容,之中却有此问。
他和一众人商议过后,却仍然选择了问礼。
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也因为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但结果竟和孔子经历的一样。
回答的人所告知他们的答案都是另外的内容。
“儒家出路何在?”
王守阳念叨了这个问题,然后看向一脸期冀的王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