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我在大唐搞娱乐 百科 > 第211章 颜真卿平乱(第2页)

第211章 颜真卿平乱(第2页)

“多谢娘子教诲,铭记于心。”

“去吧。”

“告退。”

“记得多给我写信!”

“是!”

杨玉环想要干什么,李倓只能全力配合,毕竟这女人在后宫地位太高,在李隆基心中地位也太高。

这不是后宫的问题,是政治问题。

虽说长安还在流传李倓造反的事情,但李倓却不敢再长安待了。

再待下去,李隆基挺多了谣言,情绪一来,又把自己叫过去,怎么想都不痛快,一刀剁了自己怎么办?

赶紧开溜。

当天下午,李倓便带着人,以出城狩猎为名,快速离开长安。

这让他想起了历史上安禄山的故事。

杨国忠在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要谋反,并且收集了一些证据。

李隆基不信,在杨国忠的坚持下,李隆基召安禄山回京。

只要安禄山不敢来长安,那安禄山便是造反,朝廷该立刻准备。

结果安禄山到了长安,在李隆基面前一顿哭,李隆基当场就相信安禄山不会谋反。

安禄山接下来的操作就是连夜逃离长安。

因为人是善变的,每一个人都是善变的。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人受到社交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而每一个人的情绪都是波动的,这种情绪波动,既受自身激素在不同时刻分泌影响,也受到他人言语的影响。

一旦各种负面消息疯狂涌入李隆基那里,他可能随时变卦。

所以,在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开始明明不是这样的,但过一段时间就变了。

很典型,例如崇祯抓袁崇焕,最开始其实没有对袁崇焕动杀意,这个过程是慢慢积累的。

否则袁崇焕怎么会被关了八个月才被处死呢?

对于李倓来说,只要我人不在长安了,负面消息再多,李隆基再如何发怒,只要见不到人,他都会因为李倓在江东,局面复杂而暂时妥协。

李倓是把人际关系中的细微之处都玩得明明白白了。

天宝七载十二月十五日,颜真卿的兵马在武昌县北面的长江渡口登岸。

登岸的当天,朝廷官兵到来的消息就传开了,还有一部分人赶到渡口附近设置埋伏。

不过对方显然缺乏军事专业知识,埋伏不但没有设置成功,反而被官兵给埋伏并抓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颜真卿和王忠嗣抓住了一个叫刘元的人,这个人是武昌刘家的人,平日里游手好闲。

说得好听是结交四方豪侠,说得不好听就是不务正业。

最近也是因为武昌县在闹事,借着这个机会,刘元私下笼络了一批人,得到刘家家主的赏识,给他安排了任务。

当刘元被抓的时候,当场就吓得全部交代了。

从刘元嘴里所说,推断出武昌县县令被抓起来,但是武昌县根本没有凝聚成有战斗力的军事组织。

这时,王忠嗣提了一个很经典的战术,他说道:“武昌已经知道官兵来了,但他们不知道官兵来了多少人,他们是本地人,只要我们示弱,他们必然会派人出来主动迎战,到时候一举击溃,此后再抓几个头目悬首示众,威慑人心,最后发布特赦公告,只要放下武器,接受整编,一切罪行全免,武昌县之乱,可在数日内平息。”

他接着说道:“武昌县不排兵马出来也可以,我们可以在城外快速收编乡野人丁,将粮食全面管控起来,武昌县城不攻自破。”

喜欢我在大唐躺平摆烂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我在大唐躺平摆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