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法,“人25岁后才长脑子、30岁后就会变得松弛“。按照村里虚岁计算年龄,她已经算不清自己是多少岁了。习惯了拥有精神寄托的她,终于开始试着去了解自己、探索自己,可是探索的过程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没有那么顺利。
她喜欢文字,但好像又没有喜欢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只是不知何时种下的读书和写作的种子,不管什么事,坚持就会有收获,是吗?一头扎进细节里,不愿花费太多心思思考方向和市场,或许她就是一个随心随性的人吧。
虽然这种随心随性需要很多人的守护,她足够幸运,从小有父母和哥哥的爱与守护,什么都不用操心,把学习这件事做好就行。但那时的她记得,最困扰她的是情谊。并没有把太多注意力放在“理所当然“的亲情上,而是去抓住那些友情。
她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加上即将成家,渐渐懂得了一些“鸡零狗碎“,但又没那么彻底。好像终于懂得,感恩家人为她构建的温室,虽然急切地想要打破玻璃罩,但能力不够,也克服不了“懒“的本性。或许是习惯了被迫努力,为他人而努力,在自己身上很难找到当年的热血与心无旁骛。
任由文字流淌着,最有梦想的时刻是考研的时候以及找工作想要进入心仪的行业时,如果说梦想是阶段性的,很难想明白漫长的一生要追求什么才正确,那对于当下的她来说,便是去赴和领导的半年之约、和对象的一年之约。
人不论处在何种情景中,都可以努力去学习,也可以积极乐观。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她消沉了好一阵。每天惧怕上班、焦虑未来,经历了半年的熟悉阶段,单就工作内容来说,还是比较喜欢的,只是总觉得开窍没那么快,总沉浸在“应该是怎样“的抵触现实中,而非面对各种情景自己有几种选择的理性思考。接受感性的自己,感性和敏感也是独特的天赋,如同善良纯真一样。
工作后她遇到了00后不同的思想,不管是独身享乐主义还是工作上的“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一面是躺平的声音,一面是成长和知识的焦虑,好在没有多余的人际关系需要处理,那些害怕都是她的假想敌。自从在领导同事面前哭过一次之后,同事对她的说话态度也好了很多,她也敢“怼“领导了。虽然她知道自己当下的能力不足,但自认为努力和潜力是让自己留在这个公司的理由。
但如何让领导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潜力呢,态度要端正良好吧,对于春节假期要写论文这个事,她已经抵触好久好久了,根本没有任何动力说服自己开始。但月底要请假结婚,似乎完成才能心安理得的请假。如果她能放下那些假想,哪怕只是敷衍地完成,就不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困惑和压力了,可惜她做不到。
或许每个人放松休息的方式不一样,春节假期的团聚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亲戚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她看到的则是累。她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妈妈停不下来,如今她脑子停不下来,但行动上总是缓慢。好像有这种病的人还挺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版本的故事,下一个阶段看到的景色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