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苏轼最著名的二十首宋词 > 第3章(第4页)

第3章(第4页)

【注释】

①程公辟:名师孟。曾提点夔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长官。见《宋史·本传》)。

②巴子:今四川巴县。周时为巴子国。张先六十三岁时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今四川重庆市一带)。巴子在渝州之附近。

③巴山:东汉末刘璋在四川置巴郡(巴县)、巴东(奉节县)、巴西(阆中县)三郡,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带。

④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方飞回北方,进入旧巢。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上落下来。这句点明两人相会的时间。

⑤瞿塘:即瞿塘峡,在四川奉节县东南,为三峡之首,长江流经其中,是水路出川的门户。《太平寰宇记·夔州》:“瞿塘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这句写二人在瞿塘峡边饮酒道别。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市。清霅(zhá扎):指霅溪(今浙江吴兴县南)这句说我所要去的苏州和霅溪远在天外。

⑦春满缕:指刚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⑧将:持,拿。这句说当替你把柳枝带到江南去。

【简说】

这首离歌摹仿民歌手法,从长江头写到长江尾。先写与程公辟相会在巴山重迭之处,相别在瞿塘水阔之地。再叙自己将回江南,当为家住吴门的程公辟带回巴山春色(指来词所云对方折柳送别)。词意回转如环,情致缠绵动人。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①

龙头舴艋②吴儿竞。筍柱秋千③游女并。芳洲拾翠④暮忘归,秀野踏青⑤来不定。行云去后⑥遥山暝。已放⑦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饧花过无影⑧。

【注释】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寒食:清明节前三日(冬至后一百五日)。旧时这天是出城扫墓和游春的日子。

②龙头舴(zé责)艋(měng猛):样子象蚱蜢的轻快小龙船。宋朝寒食节、清明节有龙舟竞渡的风俗。

③筍柱秋千:竹子做的秋千架。游女并:游女面对面地打着秋千。

④拾翠:指游女在郊野采集百草。

⑤秀野:秀美的郊外。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有“春晚绿野秀”之句。踏青:旧时称春游郊野为踏青。来不定:来往不停。

⑥行云去后:浮云散尽。暗喻游女散去。

⑦放:停止。

⑧两句形容在清莹的月色下,杨花无声无影地飘过,以此反映出作者恬静的襟怀。

【简说】

作者写作本词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但仍然兴致勃勃地描绘出一幅寒食节的风俗画:先写清明时节,吴儿乘着龙舟竞渡,游女来到郊外踏青,打秋千的、斗百草的,无不兴高采烈,直到傍晚还不想回去,这是动景。再写寒食节之夜,游女已经散尽,歌声已经停止。只见月色清明,杨花纷飞,反映作者在热闹的一天过后恬静的心境。这是静景,一昼一夜,一动一静,把寒食节的,景和作者的情交代得十分清楚。

青门引春思

乍暖①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②,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⑤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①乍暖:天气骤然热起来。

②中酒:喝醉了酒。《汉书·樊哙传》:“项羽既飨,军士中(zhòng众)酒。”这两句是说花已残、人已醉,去年此时犯的老病(指喝醉酒)又复发了。

③画角:军中乐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亦有用铜制者,因外面加上彩绘,故称画角。

【简说】

这是一首春天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说酒

意被角声所惊而渐消,却说是被风吹醒。《蓼园词选》说:“角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又说:“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这是说入晚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由此而可以想及白天那个打秋千的人儿,从而点明了他醉酒的原因。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故又称梅宛陵、宛陵先生。皇祐二年,官国子博士。召试,赐进士出身。擢国子直讲,历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预修《新唐书》,成,未奏而卒。诗与苏舜钦齐名,世称苏梅;亦能词,但仅有二首传世。有《宛陵集》。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