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一种间接的让步。
然而,这样的安排使得基层的社学再次落入儒家学派的掌控之中,受其影响。
朱樉结合自身的记忆和前世的历史知识,迅速洞悉了朱元璋发布密旨的真正意图。
无疑,朱元璋意在提前推广社学。
不必追问为何要提前,原因很简单:朱元璋现在财源充足。
得益于东瀛和海上商帮的慷慨解囊,朱元璋的国库充盈,不再缺钱。
既然财政无忧,朱元璋自然想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当前大明的人才缺口实在太大。为何大明至今未能恢复科举?
并非不愿,而是实在等不及科举的举行。
朱元璋几乎年年都会颁布选拔人才的诏令。不仅朝廷内外的官员可以推荐人才,而且被推荐者还能继续推荐他人。
甚至“允许任何有才能技艺的军民自荐”。
换言之,天下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自荐。
为了将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人才选拔上来,朱元璋还设立了多种推荐类别。
例如“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
由此可见,大明朝对人才的需求是何等迫切。
当然,需求归需求,朝廷并非来者不拒,尤其是朱元璋。
一旦官员出现问题,朱元璋的处置是毫不留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洪武年间官员的稀缺,正是朱元璋亲手造成的。
他杀起官员来,不是一个个地杀,而是成千上万地杀。整个洪武年间,直接或间接死于朱元璋之手的官员可能多达二三十万。
按照这样的杀戮速度,如果不重视教育,天下的官员真的可能会被朱元璋杀光。
朱樉想到这些,心中不禁有些讽刺。
他抑制住心中的杂念,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当然,这件事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
“毕竟,很多人都不希望底层百姓读书识字,学习《大明律令》。”朱樉意味深长地说。
实际上,底层官员真正反对的并不是建立官学。
他们反对的是底层百姓学习《大明律令》。
然而,考虑到朱元璋的性情,朱樉明智地打消了那个想法。
无奈啊!
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越活跃,下场往往越悲惨。
即便朱樉因为身份特殊,不至于被朱元璋所害。
但被囚禁或流放的命运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原因无他!
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大明的太子非朱标莫属。
也只能是朱标。
几日之后。
在闽王府的后花园里!
朱樉与悟本禅师结束了一场棋局。
“阿弥陀佛!”
“王爷真是才智超群,老衲自愧不如!”
悟本禅师望着眼前的棋盘,苦笑着摇头,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