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梳橘和郭松林抵达湘乡后,立刻前往曾国荃的住处。
他们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但也明白,如果能够说服曾国荃,对于国家来说将是一大幸事。
当他们见到曾国荃时,发现他正在书房中读书,神态安详,仿佛外界的纷扰与他无关。
彭梳橘和郭松林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齐齐向曾国荃行了一礼。
曾国荃见到他们,放下手中的书,微笑着请他们坐下。他早已料到他们的来意,但依旧保持着礼貌和风度。
彭梳橘率先开口:“曾公,国家正值危难之际,朝廷派我们前来,希望您能够再次出山,为大清效力。”
郭松林接着说:“曾公,您的威望和能力无人能及,如今东捻军肆虐,国家需要您这样的将领来稳定局势。”
曾国荃听后,微微一笑,他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
他缓缓说道:“多谢两位的好意,但我身体确实不适,恐怕难以胜任。而且,我对朝廷之前裁撤湘军一事,心中仍有芥蒂。”
彭梳橘和郭松林听出了曾国荃话中的犹豫,他们知道,如果不解决他的心结,很难说服他出山。
郭松林深吸一口气,决定说出恭亲王奕欣的担忧:“曾公,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果此时不出山,恐怕太后会误会您对朝廷有怨言,到时候…”
曾国荃听到这里,眉头微微一皱。他深知慈禧太后的手段,也明白郭松林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知道国家的困境,也明白自己的责任。给我一些时间,让我考虑一下吧。”
彭梳橘和郭松林见曾国荃态度有所松动,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他们起身告辞,留下曾国荃独自在书房中沉思。
在彭梳橘和郭松林离开后,曾国荃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充满了矛盾。
他既想为国家效力,又担心朝廷的猜忌。他知道,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整个大清王朝和他的命运。
。。。。。。。。。。。。。。。。。。。。。。。。。。。。。。。。。。。
在彭梳橘和郭松林的劝说下,曾国荃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再次出山,为大清王朝效力。
他深知,尽管自己对朝廷有着种种不满,但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他怕他的家族受到朝廷的迫害。
曾国荃决定利用自己在湘军中的声望和影响力,召集那些已经归乡的吉字营士兵。
这些士兵曾是湘军中的精锐,他们跟随曾国荃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他们如今已经解甲归田,但曾国荃相信,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仍然愿意挺身而出。
曾国荃开始四处奔走,亲自写信给那些他熟悉的吉字营士兵,号召他们重新集结,为大清再创辉煌。
他的行动很快得到了响应,许多士兵纷纷表示愿意追随曾国荃,再次投身战场。
在曾国荃的努力下,一支新的湘军逐渐成型。
他们以吉字营士兵为主力,加上新招募的士兵,组成了一支既有经验又有活力的军队。
曾国荃亲自指挥训练,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深厚的战术素养,迅速将这支新湘军打造成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
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得知曾国荃的行动后,心中大感欣慰。
他们知道,有了曾国荃和他的新湘军,大清王朝就有了抵御外敌、稳定局势的希望。
随后彭梳菊和郭松林二人也招募了一些士兵顺势加入新湘军。
这支新湘军成为了抵御东捻军的希望。
就在此刻,革命军那气势磅礴的南征大军如五条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毅然决然地兵分五路,向着各自既定的目标奋勇进发!
这五路大军宛如五支无坚不摧的利箭,直插敌人心脏。其中,左路军由南方集团军总司令李德邦亲自挂帅指挥。
他们经过雅山与凉山,以雷霆万钧之势接连攻占了攀枝花、楚雄等地。
紧接着,这支劲旅又马不停蹄地向东挺进,剑指大理、保山以及德宏,一路势如破竹,直至与缅甸接壤之处方才停下脚步。
而右路军则在纳龙麾下大将纳彪、窦包等人的统领下,风驰电掣般向南疾驰而去。
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他们顺利地一举拿下毕节、六盘水,然后在此安营扎寨,严阵以待,以防备贵阳方向来犯的清军。
中路军在杜武秀的指挥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