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这个宽敞的溶洞,去路就在眼前急转一道弯向右。坡势轻缓,是向下没错,但是走在上面丝毫感觉不到有坡度。
“上面有个大蛋糕”邵军的叫声,大家都把光束打到上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整面岩石表面十分平滑,斜立在右边,上面真像是邵军说的,一块巨大的三层蛋糕,刻画得十分细腻传神,不仅啧啧称奇。细看之下,大家都是一阵苦笑,那上面表现的应该是一个祭坛,只是岩石的大小和上下三层,一眼上去整体与蛋糕并无两样。
罗列三层,阶梯表现并不清楚,只有六条路从中间贯穿,这么看更像是切过的蛋糕了。周围密密麻麻的笔触,不仔细瞧,根本瞧不出来描绘的是人群,三层最上面,那一排人影,最初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蛋糕的装饰。
“这可不是跳大神烧王八的地方”李立明的话又让大家笑起来。张春来也说那不是跳大神,东家说过,在很多先民遗址的发掘中,岩画上表现祭祀舞蹈的图案都是七个,所以有的学者主张冠以‘七步舞’来称呼,但是那些相互间并没有连续性的动作,实际舞动起来怎么看都不完美,十分别扭。所以后来又有人从‘毛利战舞’上找到一些灵感,七种动作在蹦蹦跳跳之间定格,每一个动作中间加上一些有节奏的吼叫。还别说,有点意思。
烧龟甲是占卜。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先民没有做过的事情都要用烧龟甲占卜的方式来卜问天地,敬天地鬼神。那么,鬼神之说究竟从何时源起?这可是争论了好久的问题。
“明哥说得对,祭坛这东西可不是几十几百人的小部落能用得着的”张春来知道,那祭坛不是小工程,肯定是人类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文化承载也出现必然需要才能有的东西。《史记》上记录过,祭坛最早出现在釜山合符大会上的,那个三层祭坛是举行仪式祭天用。
但是史记上的东西可信度不高,到目前已经找出好多东西与记载根本不符。
李立明着重问邵军,刚才塌方下的溶洞里,有没有岩画。
那时候谁都没有留心,只是注意了溶洞里的土特别密实,判断是洪水将其填满。而邵军却肯定地说,有。
那边的岩画只在溶岩上留下一点浅浅的纹路,绘画上的碳或彩石,什么也没剩下。不像是自然脱落,更像是擦掉的。
“是水冲掉的”李立明改变了不久前的推断,部族争夺这里的天然盐,可以当做是一种必然情况。更大的可能是,一个部族在这里长期发展壮大,两个溶洞群中的河床,这边上方又是曾经植被覆盖的山体,中间的河是地表明流河。塌方下边的溶洞群和这边都是处在一个高度,为什么那边就灌满积土?这边一点也没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远古先民,的确经历过大水。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也说了,那种大水可不是今天常见的冲进城镇的那种山洪,而是水漫金山的那种妖力所致,一下子整座山都给没上去,海天相接那种。古人称其为妖龙,妖龙过处,天地崩塌。
同一高度,却不一样的境况。
这个答案很清楚,大洪水来之前,这边的溶洞是被山体植被覆盖,或者是整座山从外面都给埋了。洪水过后,地平面被淤泥抬高了一百多米,那时候是高于上面的那个蘑菇位置的横断层。淤泥封住,却堵不住河流,这个河床在地下仍然流动,带走了中间的土层,期间地下碱河也流经这里一段时间,同时也抽走了封住这边溶洞的封土和植被,漏出溶洞。
蘑菇堆墓,是在后来北朝或者北周时期堆建,当时并没有发现下面是远古遗迹。
李立明说的应该对,一条河床那边就满满的都是土,这边干干净净,有人打扫一样。
“大锅上的析出”李立明重点强调,长期使用碱水的东西,如果是古人提取天然盐的用具,那这可是个惊天的发现。
不过目前还没有证据。
岩画往里的岩石,整齐光滑。岩画上人物手中出现了火把。人类使用火的时间段长了去了,张春来的讲述,人类很可能在光屁股不知害羞的年代,就学会了用火。特别强调,是中国的先民最先使用,因为古遗址的发掘显示,钻木取火的中华先民是最早掌握用火的民族,比欧洲被雷劈的那个要早1700多年。这是碳灰,检测出的数据。
提到了用火,一路下来心里一直不解的问题,这时候请教一下李立明。那些清朝人,是用什么照明的?
“和那个滚子盒一样,一定有我们还没注意的东西”李立明也说不清那是什么。
喜欢盗艺江湖外传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盗艺江湖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