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谁让现在穆骏游的信誉暂时比她这个还未有何功绩的偏将军高呢。
县令觉得这件事靠谱,便改口问:“偏将军想要借多少?”
“阁下县中有多少?”杜宣缘反问。
县令听到这话,又是一吓——这可真是“有多少来多少”的口气。
他估量着县里余粮,报出一个中规中矩的数字。
接着就挺杜宣缘笑道:“那便劳烦县令将这些粮种全部送到苍安县。”
果然如此!
县令目瞪口呆地盯着杜宣缘,连自己什么时候写完契书、签字画押的都有些恍惚。
杜宣缘在这边忽悠完人,又立刻赶到下一个县继续忽悠。
第146章何必呢
虽然有些县令还是谨慎,到最后也不肯借这个粮,但杜宣缘最后还是凑够了五万亩地的粮种。
就这样,穆将军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时候,于千里之万的北方数个小县城里共欠下了五十万斤粮食。
看到一批批送到苍安县的粮食,文央也是喜忧参半。
种子有了,但以苍安县如今的人口,就算全县人,不论男女老少齐齐上阵,没日没夜地耕种,翻土、打窝、播种,都得弄上一个月,更别提后续的除草、施肥,最后收获、晾晒,都需要人力。
再勤快的人,也不能在这艳阳高照下当驴使唤啊。
虽说杜宣缘大包大揽,将耕种的问题也揽到自己身上,可文央再怎么样也不会叫她一个人负责这件事。
文县令也一大把年纪的人,长吁短叹着起身,准备以身作则,带着全县人先把地给翻出来。
这几日阴天正好,待土地翻好,降上一场雨,播下去的豆种才好发芽。
苍安县附近百余县,大多是采用一个策略——由县衙存放每年的粮食种子,百姓在播种时向官府领种,待到收获时还上当时领的种子并缴纳赋税,剩下的粮食就是他们的口粮。
田种得好,除却自己留用的那些,还有余粮可以换柴米油盐。
所以县衙想要调动百姓去种这些地也不难,有多余气力的人,自然想要多种几分地,多攒些余粮。
只是文县令动员百姓的告示还没写出来,就听说杜宣缘请了几百人正往地里撒豆种。
刚刚听说这个消息,文央还想垂死挣扎一下,抱着不切实际地期望问:“翻土做完了?”
告知他这个消息的衙役头摇成个拨浪鼓。
“就这么往地里撒,什么都没做。”衙役如是说。
文央一口气没喘上来,差点晕倒在案。
衙役赶忙上前安抚县令情绪。
缓过一口气的文央扶着衙役站起来,头一回生出这样的愤怒:“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