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冲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家伙胆子大,又有表现欲,能说清楚的就说鹰语,说不清楚的就手舞足蹈的比划,在不行就直接冒汉字。
本来设计中,是希望在外语角的对话交流能做到全程外语的,可实践证明,这个要求太高了,根本做不多,对于他们现在的水平,全程鹰语没法保证对话的连续推进。
对于王冲实在听不懂的,就用汉语提示。
王冲不知道怎么用鹰语表达,有时候也用汉语问石月河怎么说,这样两个人的对话,就舒畅很多。
等到王冲渐入状态,石月河就把王冲和关景天两个菜鸟丢在一起,让他们两个自己练,自己去找别人。
因为他发现围着他们几个看热闹的人多,而相互用外语对话的人几乎没有,包括205几个学毛熊语的,也不知道他们看这个热闹是几个意思。
他推了一把刘山和孙铁心,嘴里还嚷嚷着,“你们,russian的干活。”
引来围观者哄笑。
石月河眼光从周围的人群略过,抓住一个看起来年纪小一点,不认识的小伙。
“youspeakEnglish?”(你会说鹰语吗?)
对方有些害羞,结结巴巴说:“Ialittle。”(我会一点。)
典型错句,少了动词谓语speak,没有关系,口语不都是从错句开始的吗?
石月河以前在国外朋友家聚会中认识一个新朋友,他出国的时候年纪已经不较大,差不多四十左右,听到他说自己在国外找第一份工作的经历,石月河觉得非常好玩,一直记忆犹新。
他在国内是学电子也是搞电子的,到国外投出去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一晃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心中焦虑异常,这时候受到一份面试通知,他自然是高度重视。提
前做了充分功课,面试当天西装革履,面试过程自觉表现相当可以,结果却被当面通知面试不合格不能被录用。气急攻心之下,他当场询问面试官为什么不能被录用,答案是他鹰语不合格。
于是他问面试官,我说的鹰语你能听懂吗?面试官回答,可以。接着他又问:你说的鹰语我听懂了吧?面试官回答:是的。
到此,他对着面试官两手一摊说:所以我的鹰语没有问题。面试官无言以对,他顺利拿到了第一份工作。
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不可尽信。但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外语交流,首要之处在于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弄明白对方所表达的意识,其他事次一级的事情。
石月河穿梭在同学中,有时候没有回应,有时候得到的是摆手拒绝,偶尔能和别人聊上几句。
后面也有人主动找上石月河攀谈,这种一般能多聊一会。
不过石月河还是不会长时间驻足一个地方,他给自己今天的定位很简单,就是尽可能多的找更多人用英语说话,把更多人拖下水,只要说了第一句,以后就好办,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单词也好。
期间,碰到唐淑慧,简单和她聊了两句,就请她帮忙多找几个同学说鹰语,唐淑慧今晚很懂事,没有纠缠,乐乐呵呵去找说话对象去了。
石月河在流窜过程中,发现说毛熊语同学对话水平普遍比鹰语要好不少,虽然他一句听不懂,但是对话连贯性他能感觉到。
还有,他意识到没有把两种语言的活动场地分开,是一个组织上的疏忽。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