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寻常人家的吃食都难以保障,
又如何能顾得上别人呢。
所以,孤幼所便散了去,
在那个家家户户勒紧了裤腰带过活的时候,
只能找些家中无法生养的,求着将那些幼小的孩子给收养了,
大些的孩子,便靠着自己早早自力更生的本事,挨家挨户的去敲门,
寻些富贵人家,去做杂活苦役。
唯留有阿丢这样的,
说收养吧,人家更愿意收留一下尚在襁褓里的,亦或者是刚刚会走路的,不会说话的孩子,趁着孩子还小,只当是自己生养的,日后也没什么说头。
可阿丢这样的,已经六岁了,有了自己的记忆和意识,
更是知晓了自己被“收养”,便是唤了爹娘,也清楚的明白并非亲生,
若是以后好不容易拉扯着长大成人,一个不如意,便拿自己非亲生说事,又或是看不是亲生父母,不给养老送终,那又是如何是好。
所以,收养的人家,没有一个选择阿丢。
可那些收留做杂役的人家,也不愿意收留阿丢,
却因为,他太小了。
常年的饥饿,让阿丢的身板格外单薄,
又瘦又小又矮,仿佛一阵风都能刮倒了去。
虽看着干活麻利,但杂役活,也得有气力才成啊。
别回来杂活没干多少,人先累了病了,
主家还要倒贴个药钱,
若是再耗出个人命,谁又愿意沾这样的“晦气”。
所以,阿丢又被嫌弃了。
和阿丢一样被拒之门外的,还有好些个同岁的孩子,
苦求无果,只好沿路乞讨,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那个时候,便是乞讨也讨不到什么,
家家户户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何来余粮来接济他们,
所以,阿丢什么都吃过,
干旱的时候,路边便是连花茎草叶都是没有的,
阿丢便扒了树皮,揣在怀里,
饿的时候,便把树皮拿出来嚼一嚼,
若是走运,便能爬上找到一个鸟窝,掏得一颗鸟蛋,
便是极其难得的珍馐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