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历史廉洁人物 > 第321章 刘铭传 洋务改革先锋的传奇人生(第1页)

第321章 刘铭传 洋务改革先锋的传奇人生(第1页)

一、早期经历

刘铭传早年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而这段经历也塑造了他后来成为晚清重要军事将领的基础。刘铭传生于安徽省合肥西乡的一个普通农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在他11岁的时候去世,之后家庭遭遇了多次不幸,几位兄长相继离世,家庭成员逐渐分散,刘铭传便与母亲相依为命。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社会秩序常常受到地主或土匪的威胁,刘家也不例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刘家无法按时缴纳粮食给当地的团队(一种地方武装组织),这导致了他们被当地的土豪欺压。在一次冲突中,刘铭传面对土豪的侮辱,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不仅用言语警告对方,更是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面对狂妄的土豪,刘铭传毫不畏惧,他机智地夺取了土豪的佩刀,并当众斩杀了对方,这一举动不仅震慑了周围的恶势力,也让乡里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

在杀死土豪后,刘铭传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号召乡亲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威胁。他的话激起了众人的共鸣,很快就有几百名年轻人聚集在他的周围,表示愿意跟随他一起保卫家园。刘铭传领导这些人,在大潜山地区修建防御工事,组织起了一支自发性的民间武装力量,开始了他的团练生涯。

二、领铭字营

1862年,正值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交织,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外部列强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李鸿章受曾国藩之命,前往合肥招募淮军,旨在加强对抗太平军的力量。刘铭传与张树珊、潘鼎新、吴长庆等人响应号召,带领自己组建的地方武装——团练加入淮军行列。

刘铭传因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在地方上的威望,被委任为“铭字营”的营官。这个营主要由刘家子弟以及刘铭传在当地组织团练时结交的一批勇士组成,这些人在“铭字营”中构成了核心力量。刘铭传不仅是职务最高的营官,也是辈分最高的,因此在营中享有极高的威信,营中的将士们对他言听计从。

1862年四月,刘铭传率领“铭字营”与其他淮军部队一起,乘坐外国商船从安庆出发,抵达上海驻防。不久后的五月二十日,刘铭传率部与太平军首次交锋,成功占领了杭头和新场两地,进而逼近南汇城。此时,南汇的太平军内部出现了分歧,守将吴建瀛与刘玉林之间产生了动摇,试图寻求和平解决之道。

刘铭传利用这一机会,一方面派遣部将前去说服刘玉林,另一方面则继续施压,与潘鼎新一同率军逼近南汇城。最终,刘玉林在内外压力之下,挟持着犹豫不决的吴建瀛出城投降。刘铭传利用乡情和利益诱惑,对吴建瀛的部队进行了整编,将其中的老弱兵员淘汰,收编了精锐力量,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紧接着,在五月三十一日,刘铭传又率部击退了来自川沙方向的太平军进攻,并于次日乘胜追击,攻占了川沙。这一系列的胜利使得刘铭传声名鹊起,他因此升任游击,并被赏赐了象征荣誉的花翎。

三、连战连捷

在稳固了上海的局势之后,淮军按照上级命令开始向苏南推进,目的是削弱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刘铭传与潘鼎新、张树珊等将领率领三千淮军,沿水路进攻福山。然而,在同观山与太平军遭遇时,淮军因轻敌而遭受挫败。幸得由外国雇佣军组成的洋枪队支援,最终夺下了福山。此役之后,刘铭传因表现突出,被授予“以总兵补用”的职位,并不久后担任江苏狼山镇守使。

随后,刘铭传率部继续推进,相继占领了太仓、昆山等地,并攻下了江阴县城。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刘铭传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因此再次获得晋升,被任命为记名提督。到了同年十二月,刘铭传抓住时机,向无锡的太平军发起了进攻。经过一天的激烈巷战,刘铭传俘虏了守将黄子隆及其子黄德懋在内的两万多名太平军士兵。为此,清廷特赐刘铭传“加恩赏头品顶戴”。

进入1863年初,刘铭传奉命参与对常州的合围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由于太平军的顽强抵抗,淮军遭遇了激烈的抵抗,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终于攻陷了常州。然而,在攻入常州城后,淮军对城内的太平军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包括护王陈坤书在内的近万名太平军将士丧生。刘铭传因功绩显着,被赐予“赏穿黄马褂”的殊荣。

攻克常州和苏州之后,淮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刘铭传的部队也迅速壮大,独立成军。他的部队分为左、中、右三军,每军六个营,再加上一个炮营、亲兵营及幕僚人员,总计约有九千人,配备了大量的洋枪,成为淮军中的主力之一。

1863年七月,刘铭传接到命令追击太平天国的余部。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在洪仁玕等人的保护下逃往广德,后被太平天国将领黄文金接到湖州。刘铭传率部追击,攻陷了湖州和广德,并在战斗中击毙了黄文金。洪仁玕与洪天贵福最终逃往江西,但不幸被俘,壮烈牺牲。刘铭传因此功绩,被清廷正式任命为直隶提督。至此,年仅28岁的刘铭传已经达到了清朝军队中的高级军衔,成为当时淮军将领中任职最高的人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镇压捻军

1864年,曾国藩亲自督师剿灭捻军,刘铭传奉令率军由广德北上参与行动。此时,清将僧格林沁正率领精锐骑兵追击捻军,但捻军行动迅速,僧格林沁部疲于奔命。刘铭传的铭军则遵循曾国藩、李鸿章的旨意,保存实力,驻守在六安、霍山一带,并未积极参战。结果,僧格林沁部在追击中遭遇了捻军的埋伏,1。1万多人马被全歼,僧格林沁本人也毙命。

清廷得知此事后震怒,对曾国藩进行了严厉的申饬,并给刘铭传处以革职留任的处分。然而,刘铭传并未因此气馁,他继续追击捻军,冲过周家口,强渡沙河,最终在宏济桥与捻军赖文光、任化邦、牛洛红等部遭遇。铭军凭借强大的洋炮队火力,对捻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并于次年三月攻下了黄陂县城。刘铭传因此官复原职,重新获得了清廷的信任。

然而,捻军的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九月,赖文光部与张宗禹部冲破曾国藩的沙河防线,进军河南中牟,并分为东、西两股捻军。曾国藩的河防战略宣告失败,他因此引咎辞职。清廷随后任命李鸿章接任剿捻重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