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古代历史廉洁人物 > 第30章 李定国 南明悍将的辉煌与悲歌(第3页)

第30章 李定国 南明悍将的辉煌与悲歌(第3页)

当时,刘文秀和孙可望的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人都驻守在云南,兵力共计五万。二月十一日,李定国抵达曲靖,云南守将议论是否要以兵相拒。刘文秀私下会见李定国,认为孙可望是董卓那样的人物,即使诛杀了孙可望,也可能出现像曹操那样的人物。李定国指天发誓,表示决不会成为第二个孙可望。两人合计,迎驾原本是孙可望的意思,现在要单独去做,瞒住孙可望的亲信,平安进入云南。永历帝改昆明为“滇都”,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所有大事都交给李定国处理。

尽管李定国掌握了兵马大权,但他非常尊重永历帝,给予永历帝丰富的钱粮。然而,他在用人方面存在问题,金维新被授予吏部侍郎兼都察院的职位,导致内讧四起。马吉翔则极力讨好李定国。永历朝的腐败风气已经开始侵蚀李定国。

但对于孙可望,李定国仍然从抗清大局出发,希望能与之和解。他曾请刘文秀带着敕书请孙可望回来,但遭到拒绝。他又送孙可望的妻子返回贵州,但仍未达成和解。1657年(顺治十四年、明永历十一年)五月,李定国派遣白文选进入贵州议和,孙可望竟然扣押了白文选和他的部队。随后,李定国派遣孙可望的旧部张虎去说情,临行前,永历帝赐给张虎一枚金簪,让他从中调解。然而,张虎两面三刀,见到孙可望后谎称永历帝赐给他金簪,让他杀掉孙可望。孙可望大怒,联络王自奇、王尚礼、关有才作为内应,内战最终由孙可望挑起。

大西军绝大多数将士反对内战。孙可望的部将马进忠、马宝、马惟兴密谋帮助李定国,一致要求恢复白文选的兵权。孙可望不知是计,任命白文选为征逆招讨大将军,马宝为先锋,自己另外率领一军随后,合兵十四万,以“清君侧”之名出师。

九月,孙可望的部队抵达交水(今云南沾益),李定国、刘文秀率领五万人抵抗,由于兵力悬殊,人心浮动。这时,白文选前来告诉李定国:“赶快出兵迎战,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迟了我们会吃亏的。”李定国这才下定决心交战。孙可望估计昆明空虚,又派马宝、张胜前往偷袭,与王尚礼里应外合,但马宝再次通知了李定国。九月十九日,双方在交水河畔会战,白文选率领铁骑直冲马惟兴的营地,马军却掉头冲向孙可望的营地。孙可望大惊失色,喊道:“怎么诸将都叛变了!”随后落荒而逃。李定国挥师前进,孙可望的各营将士都高呼“迎晋王”,孙可望大败。刘文秀、白文选追击孙可望的溃军,李定国返回昆明,结果马宝反正,张胜被擒,王尚礼自尽,内战得以平息。

孙可望众叛亲离,追随者仅剩数十骑,所过镇将皆闭门不纳。当时,冯双礼守卫贵州,假装追兵到来,孙可望携妻子财宝投降洪承畴。清廷封他为“义王”,但对他保持戒备。1660年(顺治十七年)十一月,清廷借围猎之机将他射杀。

九、血战磨盘山

交水大捷之后,李定国犒赏了将士,并厉兵秣马。但在论功行赏的过程中,他将原来的孙可望部队称为“秦兵”,而跟随他的部队称为“晋兵”,这一做法招致了许多原孙可望部下的不满。此外,李定国对刘文秀收编孙可望溃兵三万练以备边的事情也不满意,后来召回刘文秀,导致刘文秀郁郁寡欢而去世,这严重削弱了大西军的战斗力。

孙可望投降后,向洪承畴提供了西南地区的地图,并详细介绍了大西军的情况,使清军摸清了大西军的底细。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明永历十三年)二月,清廷决定分三路大军进攻贵州:平西将军吴三桂同都统李国翰领北路军从四川进攻,征南将军卓布太领南路军从广西进攻,靖寇将军罗托同大学士洪承畴领中路军从湖南进攻。此时,李定国正在永昌镇压王自奇、关有才的叛乱,无暇反击,致使吴三桂占领遵义,罗托攻克贵阳,卓布太占据独山,对云南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年七月,永历帝任命李定国为招讨大元帅,他才开始部署反击。李定国的部署是让夔东十三家围攻重庆以牵制湘楚,派冯双礼、祁三升据守贵阳附近的鸡公背以抵御中路清军,派李承爵在普安黄草坝设防以抵御南路清军,派白文选据守遵义孙家坝以抵御北路清军。这一部署显得较为被动。

当时,清军初入贵州,力量分散,如果李定国能集中兵力,攻破一路,战局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在指挥上,李定国中了洪承畴的计。当冯双礼请求增兵入黔,出击贵阳时,李定国收到了洪承畴的来信,声称:“某本待罪先朝,志切同舟,惟俟吴王(指吴三桂)之至,合兵以听指挥,无烦王师远出也。”李定国不清楚信件的真伪,延缓了增兵,贻误了战机。到了八月,李定国才率师东进,又恰逢雨季,日行仅一二十里,士气低落。相反,清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实力增强,并开始进攻云南。

九月,清廷增派信郡王多尼为三路统帅,进兵云南。至十一月,中路多尼部在鸡公背击败冯双礼,占领安庆、曲靖。北路吴三桂在七星关击败白文选。南部卓布太部逼近凉水井,占领安隆,李承爵战死。李定国闻讯后,亲率主力三万人与卓布太决战。双方在炎遮河双河口展开激战,初战告捷。第二天,清军倾巢而出,大西军疏于防备,加之刮起了北风,导致金枪失火,燃起山茅野草,清军乘火势猛射,致使大西军全线崩溃。清军攻破了李定国的罗炎、凉水井大营,随后大肆屠杀大西军和当地百姓,军民被杀的不下三四十万人。李定国的妻子和家属也被卓布太抓获处死,大西军精锐部队遭受了致命的损失。

十二月十三日,李定国退回昆明,永历帝召开御前会议,研究下一步的出路。讲官刘范主张按照刘文秀遗表行事,进入巴蜀,依靠夔东十三家,经营陕洛地区;李定国提出撤入湖南地区,如果获胜则可以攻下六诏,如果不胜则可以进入越南,召集东南亚诸国反清义士,与郑成功汇合,共同进行抗清。刘范和李定国均主张先转移,再图恢复。但永历帝的臣僚多为滇人,不愿离开家乡,勋臣沐天波、权臣马吉翔便力主退守滇西,一旦事急则逃入缅甸,永历帝表示同意。李定国军行进止,一以诏敕从事,并未坚持己见,只是对沐天波说:“公其努力,愿无生后悔而终忆余言也。”

十五日,永历政权西逃。李定国事先发布了文告,劝说百姓疏散,并命令各营不得毁坏仓库,以免清军到来后无粮可食,徒害百姓。一路上,他还收抚了难民。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正月初三,清兵会师昆明,又立即紧追不舍。为了保护永历帝脱离险境,李定国命总兵靳统武领兵四千护送永历帝奔腾越(今云南腾冲),自己则率精兵六千留永昌(今云南保山)阻击。二月,吴三桂在大理击败白文选,气势汹汹地追来。李定国决心打掉敌人的锐气,全歼追兵,策划了他生前最后一次激烈的战斗——磨盘山战役。

永昌境内的磨盘山地形复杂,仅容单马通行。李定国在那里设置了数道栅栏,左右设伏,大营屯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食饷伏,令毋见烟火。他预计吴三桂必无戒备,便以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计划清军进入三伏时,“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果然不出所料,二月二十一日,吴军追来,其先锋已进入二伏,但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吴三桂大惊,急令后撤,并炮击左右伏兵。农民军出伏作战,“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

磨盘山战役中,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大半,后退三十里,包括固山额真沙里布在内的十八名将官被击毙。由于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作战勇猛,使清军再也不敢骄横穷追。

十、宁死荒外

永历帝在马吉翔的挟持下从腾越逃入缅甸,与李定国、白文选失去了联系。三月,李定国与白文选在木邦(今缅甸新维)会面,商讨未来去向。李定国认为缅甸地区贫瘠,大军进入缅甸后可能发生祸乱,而且缅甸只能容纳两人,但永历帝单独去可能会更安全。白文选则认为内地已被清军占领,继续留在内地会有危险,建议他随永历帝去缅甸,而李定国则主持外部军务大事。两人意见不合,最终各自行动。

磨盘山战役之后,李定国剩下的部队不过数千人,势力十分窘迫。不久,贺九仪从广南率万人来会合,祁三升、魏勇等人也率部归附,军势稍有恢复。李定国将大营移至孟琏(今云南澜沧),制作了大量印敕,广泛联合土司,号召共同抗清。沅江土司那嵩起兵响应。李定国的部队坚持了几个月,但最终被清军攻破,不得不移营孟艮,招募头人,耕种纳粮如同郡县一样。

吴三桂见无法彻底消灭大西军,采取了招降的措施。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三月,吴三桂利用贺九仪的妻子劝降,贺九仪正准备投降时被李定国杀害,从此无人再敢提及投降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定国曾连续上疏三十余封给永历帝,但都没有得到回复。直到七月,白文选强攻缅都阿瓦失利归来,李定国和白文选才了解到永历帝被缅甸扣留的真相。九月,两人分别进入缅甸。至十一月,李定国大败缅军,并提出以送还永历帝作为退兵的条件。但缅甸方面回答说:“你们要攻城,我也不怕,你们大军来到这里,水土不服,将士会生病而死。”第二年二月,李定国和白文选再次合兵攻缅,缅军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和上千头大象迎战。李定国和白文选奋力作战,大败缅军,渡过锡箔江逼近金沙江,窥视缅城,但缅甸仍然拒绝交出永历帝。李定国只得派兵造船渡江,五月船只被缅军捣毁。李定国大怒,围困缅城,但军中老弱病残众多,饥饿和瘟疫频发,不得已移军亦渺赖山下。八月,两人再次分兵攻缅,但出师不利,十六艘船只中有五艘被击沉。在缅甸,他们得知吴三桂已大举攻缅,缅方杀害了永历帝的随从官员四十余人,白文选的部队情绪低落。同月中旬,张国有、赵得胜劫持白文选欲降清,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准备拦截,但李定国不忍双方自相残杀,命令放还,自己率领本部独自前往洞乌。

十二月,李定国准备再度攻缅,突然得知缅王已将永历帝献给了吴三桂,他愤怒至极,说道:“既然形势已无法挽回,追击也无济于事。”他将大营移至景线。但到了1662年(清康熙元年、明永历十六年)四月,他又抵达勐腊,派遣官员进入车礼(今西双版纳)借兵,企图东山再起。五月,礼部侍郎江国泰说服暹罗(今泰国)与李定国联姻,并提供象马支持,帮助恢复云南。蜀人马九功也从古剌返回,云南已集结了四千人,愿意作为掎角之势。正当李定国准备大举行动时,军中瘟疫流行,人马病死甚多。李定国修表告天,祈求说:“如果大势已去,希望老天让我李定国一人去死,不要再连累军民。”

六月十一日,李定国正值四十二岁生日,突然发病。接着又传来永历帝于四月初八被吴三桂绞杀的消息。李定国悲痛欲绝,命人为永历帝发丧,全军将士穿上白衣。李定国披头散发,赤足哀号,两眼流出血泪,大声哭道:“我对不起大明,也对不起皇帝,我该怎么面对天下。”六月二十七日夜,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临终前还嘱咐儿子及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

李定国死后,桂王、岷王两部各有数千人不愿投降,聚集在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敏家”。勐腊各族人民也奉李定国为神,路过晋王墓时均会膜拜,并在后山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期间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结语

李定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成长为南明政权中最具影响力的将领之一,他的勇气、智慧和对故国的忠诚令人敬佩。尽管南明最终未能抵挡住清朝的铁蹄,但李定国的事迹却永远地镌刻在中国历史的记忆之中。

喜欢古代历史着名人物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