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行讷言,立德为先
曾国藩在今人眼中似乎是个手执羽扇、不苟言笑、
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实际上这代表了他成熟时期的
性格。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
他自己也深知“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
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好名之意,又自谓
比他人高一层”,他还说这种心理已深入隐微,“何时
能拔此根株”?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德行,他把它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让我们后看看他所采用的方法……
一是戒多言。
一次,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
思,便“词气虚矫,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
的事,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日记》中说:
“彼此持论不合,反复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
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道光
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初九这一天,曾国藩四次
出外,先是到岱云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曾
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别人十分尴尬,宴席一散“宜速
归”。随即又到何子贞家。回家后读了《兑卦》,又到
岱云家吃晚饭,“席前后气浮言多”,与汤鹏讨论诗文,
“多夸诞语”。当天他的《日记》中说:
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惟当往还渐
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旋之人,
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诚,力去狂
妄之习。此**痼弊于吾心已深。前日云,除谨言静
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
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由于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有时伤害了朋友间
的感情,他与小岑间的矛盾即由此而起。他平日引小
岑为知己,但偶有不合,就大发脾气,他说这完全是
自己平日修养不够啊。
对此,好朋友看在眼里,但知道曾国藩的性格,都
不愿相劝。只有岱云敢于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
病。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裁
‘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又
言予于朋友,每个恃过深,不知量而后入,随处不留
分寸,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