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小说

读读书小说>被皇上看中怎么办 > 7080(第1页)

7080(第1页)

第71章变法

这十几日以来,穆祺总是隐约生出一种错觉,那就是他最近办事好像非常之顺利,超乎想象的顺利。

首先是钱的问题。他原本的计划是在一个月内设法筹到这五万两的巨款,然后连图纸带工匠一起给海刚峰送去。但筹款的信还没有送上几封,内廷总管李再芳居然就亲自找上了门,劝他不要向外地的勋臣借钱:

“这么一点本金,哪里还要借来借去?让那些外地人看见,还以为京中穷到连这几两银子都筹不齐了呢。咱家与黄公公手上都还有几万两白银没有动呢,世子真的要用,凑一凑也就是了。”

这也算是李再芳的急智之一。无缘无故又非年非节,皇帝为什么要赏赐给穆国公世子整整五万两白银?这样匪夷所思的赏赐一旦公布,必定引发难以揣测的政潮,所以李再芳思来想去,干脆奏请了皇帝,将这笔钱挪到自己与黄尚纲的名下,才不惹人注目。

不过,五万两的数额毕竟是太大了,即使是他与黄尚纲共同担保,世子脸上也难免显现出了惊异与茫然的神色——顶尖的大宦官倒不是出不起这笔钱,但几万两估计也是府上绝大部分的流动资金了。随随便便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当然会叫人不知所措。

李再芳补了一句:“这都是陛下俯允的。世子用好了这笔钱,还是要谢圣上的恩典。”

穆祺:?

彳亍吧,既然在皇帝那里过了明路,也总算摆脱了私相授受的嫌疑了。否则一个大宦官莫名其妙给内阁阁员私下送钱,总是容易联想到某些不太对头的政治现象。但老道士又凭啥高抬贵手,特意派太监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呢?

他思来想去,只能认为是先前救驾有功,老登特意网开了一面;至于李再芳黄尚纲嘛,估计是手里的闲钱多得投不出去,又看着先前搞印刷和造纸的生意的确赚钱,才愿意冒一冒这个风险。

但不管如何,人家愿意给钱,总是极大的恩惠。所以穆祺千恩万谢,答允了一定会将利息定时送来。但李再芳却似乎并不关心这一笔巨款的利息,全程都没有怎么过问过他投资的具体方向,只是在临别时忽然说了一句:

“世子要是再有别的难处,尽管和咱家提就行了,咱家能帮的都会帮。”

·

什么“能帮的都会帮”,大概也只是大佬随意的一句敷衍而已,穆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拿到钱后他又去了一趟户部,打算从在户部记档里查一查募集流民的章程——高祖皇帝的规制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极为严格,外省的官吏并不许随意安置流民,必须要办一套极其复杂而琐碎的手续;当然,两百年以来这套规制已经形同虚设,但事情上了台面后总要尽善尽美不留把柄,所以他也只有吭哧吭哧的走这些官僚主义流程,一个一个衙门的走过场。

但到了当天下午,原本难得一见的李再芳居然又一次拜访了国公府,并且亲手递给他一张司礼监的批红,以事出从权的名义将一切手续都统统给简化了。

不仅如此,李再芳居然又问了一句:

“世子还有什么需要吗?恰巧司礼监这几日是当值,一应事体都是方便的,能办理的就尽快办理了吧。”

穆祺:…………

不是,这进展是否顺利得太过头了?

这种诡异的顺利简直超越了他穿越以来所有的一切经验。穆祺愕然片刻,几乎本能的感到了一点恐惧。

·

当然,恐惧归恐惧茫然归茫然,该把握的机会还是得把握的。世子尝试着提出了几个琢磨了许久又实在没有把握的请求,果然李再芳毫不犹豫,一口都答应了下来;就是实在超出司礼监权限的事,也答允会尽力向皇帝转呈——从表情来看,这转奏的成功率估计还不小。

彼此谈了半日之后,双方都算是满意而归。李再芳是自觉出色完成了飞玄真君万寿帝君交托的使命,此番回报之后应该可以不用看圣上的臭脸,日子都要轻松不少;穆祺则更是兴奋难耐,知道自己所筹谋的计划终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李总管已经代表了宫中直接允诺,同意在京郊与河北划拨土地,开设作坊大规模生产由世子开发的所谓飞升“丹药”;并在天津卫一带开设港口、平整道路,方便后续船只的停靠与休整。

这两样都是推动海贸刺激产业所必不可少的后手,他原本是打算长篇大论引经据典乃至撒泼打滚,拼尽全力也要强行保证过关。但现在好像是真有人给他开了加速挂,李再芳只是过问几句,居然就直接答应下来了。

……这这,这效率是不是也太魔幻了啊?

这还是他熟悉的那个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成沙滩一趟两年半万事不往心里去的老登吗?

难道照着后脑勺来一下真的能把人的性格改变到这种地步吗?他要不要将此秘诀传授给张太岳,方便将来给摆宗也这么来一下啊?

穆祺拎着几张珍贵之至的批红回府,一路上脑子犹自晃晃荡荡,几乎怀疑自己尚在梦中。直到将批红全部寄出,一切办理妥当之后,系统在耳边叮咚一声,才终于拉回了他的注意。

显然,这样迅猛激烈的效率极速刺激了历史的变动,偏差值疯狂上涨,又兑换来了一节全新的历史回响,而且还是接续着先前那通“看不见的大手”的暴论:

【……三千万两白银的收入仅仅是变法辉煌成功的一个序幕。随着东瀛及殷地(部分文献亦称美洲)超级银矿的开采、全新提炼技术的进步,大安国库几乎是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在迅速膨胀。在天津、青岛、秦皇岛诸港口修建成功之后,保守派用来攻讦变法的最后一个借口也消失了——甲寅变法后的第八年,仅经由海贸输入京师的粮食多达三百九十万石,数量之多完全超出预计;以至于京城的仓库都不堪负荷,不能不紧急调用天津的府库。

由于天津卫的库房荒废多年、有失打理,淤积的粮食存放数月之后,竟因高温而腐烂发芽,给沿途百姓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时天津一带酸腐文人狂拍马屁,竟然还引用史记“太仓之粟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的记载,夸赞这是堪比文景之治一样的盛世。

但很快,粮食腐败的恶臭就随海风四散飘洒,所过之人无不作呕,当然也就舔不下去了。而天津卫的地方官颇为不满,称呼彼时的内阁为“豆汁阁老”,据说是因为当时存放的粮食中有大量的绿豆,腐坏后与京城小吃豆汁的滋味相差无几;又是在阴阳当时掌枢的某位内阁重臣喜喝豆浆,估计是一时癫狂不明所以,才会想出这种馊主意……】

穆祺:…………

不是,你都已经写明白这个份上了,何必还要遮遮掩掩呢?什么叫“爱喝豆浆”的某位重臣?内阁里除了老子还有谁天天喝豆浆排重金属?!

再说了,其余的种种污蔑也就罢了,“一时癫狂”又是个什么意思?

所以说历史片段就是这点不好,在满足好奇心之余往往也会叫人破防。譬如在穆祺心里,这个什么“豆汁阁老”的称呼就实在是冤枉到了极点,万万不能忍受——天可怜见,就算他真能在内阁话事了,又怎么指挥得动天津卫呢?

天津卫九河下稍,算是拱卫京师最紧要的一道门户。以当今圣上那种猜忌冷酷阴晴不定的性子,怎么可能会把这样紧要的地方托付给外人?事关天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津的一切大事都必定是由老登亲自裁决,轮得到他这个小小的外臣发言吗?

什么“豆汁阁老”,无非是一群怂货不敢找飞玄真君叫板,只好将锅往可怜无助又胆小的穆国公世子头上扣罢了——仅仅甩锅也就罢了,偏偏这些人为了污蔑口不择言,竟然还给他栽了个“癫狂”的罪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