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郗归红肿着一双眼睛,打开江左的舆图,找到了徐州的位置。
中朝所设的徐州,治所在淮北彭城。
永嘉乱后,淮北失陷,晋室南迁,自然也就失去了从前的徐州。
元帝即位后,在江左侨置了不少北方州郡,徐州的位置在大江以北、淮水之南。其治所,便是郗照后来费尽半生心力营建的京口,也就是北府。
因为地处淮南的缘故,江左侨置的徐州也被称作南徐。有时候,人们也会用南徐来指称它的治所京口。
“忆昔扁舟醉石头,别来几梦南徐客。”
昔年郗照营建京口,披荆斩棘,驱虎逐豹,可谓是历尽了千辛万苦。
他先是将从江北带来的流民军安置在了京口、晋陵一带,又勉力为他们置办房屋田地。
后来,渡江而来的流民们,若有不愿卖与世家为部曲家奴者,便都前往京口生活。
京口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大镇,而这一带的民众,皆感念郗照照料、存活之恩。即便郗照逝世,也依旧奉高平郗氏为尊。
南渡之路并不好走,流民们大多都会在途中遭遇不止一股胡寇与盗匪。
也正因此,这些成功到达京口的流民,人人皆有劲悍之气。
而那些原本属于郗照流民军中的人,又有很多是中朝将门之后,只是因为南渡后门第衰落,才寄身军中。
因此,京口流民的后代,大多精熟武艺,兵法熟谙,是打仗的好苗子。
除此之外,流民南来的路上,往往拉帮结派,互不相服,又对江左朝廷没有多少归属感,所以并不好管理。
当年郗照病危之际,正是因为知晓除了高平郗氏外,没人能管好当时的京口,所以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效仿祁奚举贤不避亲的举措,荐了郗声接任徐州刺史一职。
他当日所上的奏折,有这么几句话:“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恶,处兴田宅,渐得少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是以敢希祁奚之举。”1
郗照病重之时,京口势力便已有人心思变的苗头,只有借着高平郗氏的名头,靠着军旅之间的些许忠义之气,才能平稳地完成这次权力交接。
毕竟,那可是“拒胡族于淮汉,息斯民于江左”的郗照啊。
除了他的儿子,还有谁能接过他的荣耀和重任?
然而,即使是他的儿子,也并不能完全接过他肩上的荣耀和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