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预想不同,黄小嘉那嘴仿佛被人缝住了,出乎意料的硬,孟青山带人悄悄审了他几天,没审出结果来,愁得连吃饭都不香。
到了第四天,日上三竿时,李熙一夜没睡,满身疲惫地从诏狱里退出来,坐马车往回走,不得不开始琢磨别的审讯方法。
中途路经承天殿,看见文武百官个顶个地垂头丧气,从殿内结伴走出。
大约是愁者相怜的缘故,李熙见状便撂下车帘,喊停马车,转头问身边的玄鹄,说:“今天这么晚退朝,是有大事么?”
玄鹄抱剑端坐,目不斜视,闻言冷哼一声,说:“什么退朝晚,今天压根就没上朝,肯定是又折腾到现在才消停。”
李熙说:“怎么回事。”
玄鹄看了他一眼,解释说:“清晨来接你时,得知圣上称病免朝的消息。听说各位大人们不愿走,执意要去圣上养病的高阳殿,亲手将折子交给圣上,但裴怀恩不允,言道不能打扰圣上的清净。”
李熙若有所思,又撩开帘子。
此时天气晴朗,风却很大,李熙看见年近古稀的内阁大学士,杨思贤杨大人被福顺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迈下台阶,额上缠着圈棉布,走两步,便要停住揩泪。
李熙动容地看了半晌,说:“两边闹起来了吧。”
玄鹄就点头,说:“闹得厉害,大臣们不满裴怀恩放肆,相约在承天殿内长跪不起,说什么也要见圣上,裴怀恩嫌他们烦,就以朝堂狂嗥,不敬天子为由,让锦衣卫当场摁住了几个。”
李熙沉吟半晌,伸手指指杨思贤,说:“杨大学士也受牵连了?”
玄鹄挠了挠头,脸色一瞬变得古怪。
玄鹄说:“这倒没有,杨阁老额头的伤,全是由他自己撞出来的。”
李熙咦了一声,说:“快七十岁的人了,折腾什么。”
玄鹄听了,也没忍住往外看了眼。
“这就说来话长了。”玄鹄沉声说:“据传杨阁老是裴怀恩父亲的老师,当年裴家出事,杨阁老还为裴父求过情,认为案情蹊跷,并没有如其他人那般,落井下石。”
李熙讶然说:“杨阁老相信裴家的清白?”
玄鹄点了点头,说:“应该是相信的。传闻当年事发之后,杨阁老原本已经答应了裴父,要救裴怀恩,却不料裴怀恩竟然被收进宫,由此与他断了联系。等到十年之后,两个人再相见,裴怀恩已是性情大变,但对杨阁老一直很不错,愿意敬着他,逢年过节也去探望他,估摸是怕落人口实吧。”
李熙觉得挺稀奇,说:“裴怀恩若是害怕挨骂,就不会在朝堂之上如此嚣张了。再者杨阁老素来清廉,德隆望尊,乃天下文人之首,平素最厌与小人相交,如今怎么也愿意和裴怀恩来往,没有把人轰出门去。”
玄鹄冷声说:“可能是盼着他回头,但没有用,裴怀恩就是只名副其实的白眼狼,谁都养不熟——这不今天就和杨阁老闹翻了,连表面功夫也不想做了。”
李熙望着马车外面,说:“怎么呢。”
玄鹄便顿了顿。
“因为工部和礼部都托杨阁老上折子,杨阁老要见圣上,但裴怀恩不肯为他破这个例,还喊人把托他上书的那几位大人,都使棍架了出去。”
李熙好奇地说:“什么折子,竟如此金贵。”
玄鹄摇头说:“据说是关于江南水患的折子,谁知道呢,总之杨阁老为此发了大脾气,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摘帽撞了柱,若非裴怀恩身边那个叫福顺的小太监机灵,适时拽了一下,杨阁老今天就得交代在这,叫人横着抬出来。”
李熙听到此处,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熙说:“是裴怀恩身边的人,救了杨阁老?”
玄鹄连声应是,说:“听站在殿外的侍卫们说,杨阁老平生爱民、敬民,是最把百姓生计当回事的一个人,今天因为水患动怒,头次没再念旧情,当堂就把裴怀恩骂了个狗血淋头,让裴怀恩的脸色都变得不好了,甚至下令杖毙了杨阁老的一名学生。”
说话间,杨阁老已走下台阶,艰难地上了轿。
福顺殷勤地跟着轿子跑,态度讨好,似是在安慰。
半晌,李熙不错眼珠地看那轿子被抬远,眼带狐疑地自言自语着,说:“但是这说不通……就算裴怀恩以往都是在作戏,也做得太真了些,还有杨阁老,那么高风峻节的一个人,怎就如此容忍裴怀恩。”
玄鹄听见了,很不屑地嗤笑一声。
“兴许是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他父亲当年博闻强记,是杨阁老最得意的门生。”玄鹄语气随意地说:“但就算再容忍,今天不也闹掰了?老话说得好,就是大罗神仙的耐心也有限,想来杨阁老也一样。”
玄鹄把话说得难听,李熙摸着袖子想了想,没再接什么茬儿,而是让马车动起来,继续往回走。